电影界早就达成共识:从元宇宙到ChatGpt,从智能主播到好莱坞反AI罢工,由AI引发的变革浪潮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已经无法忽视、势不可挡。
一方面,AI作为新技术带来了新机遇:剧本创作、场景生成、特效制作、音频处理、人脸重建等流程都可以使用AI进行辅助创作,为电影制作降本增效、提升视觉体验等方面带来突破式发展,有助于打开现有行业的增量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AI应用的局限性和冲击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影视级别生产流程中的AI 生成内容的精度和完整性仍不尽如人意、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存在争议、AI的大规模应用对行业内职业结构的冲击等问题仍然是数字时代电影创作的减速带。
但当AI强势介入电影,机遇vs挑战,谁更占上风?
日前,2023年第七届电影特效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电影工业”。
来自影视制作、特效设计、动画生成、智能影像等相关行业的顶级专家学者、一线从业人员共同交流探讨人工智能为我国电影自主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AI来临之前:传统后期制作“求真”“求美”又“求精”
来自《封神》第一部朝歌城特效团队的刘嘉从“故事、可信、真实”三个角度分享了“朝歌城”环境的视效创作过程。从城墙的石材、殿内梁柱上雕纹的质感到朝歌城清晨的动态光线、天空的颜色都经过了视效团队与导演的反复沟通、不断改版才能够最终确定效果。在《封神》的预告片中,哪吒和杨戬破门而出的画面让人过目难忘,为了呈现出这一幕,特效团队将混天绫的布料材质、风火轮的火焰效果对皮肤的影响等多重因素都考虑在内。
而另一部热门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则是以空间叙事为主要线索完成了核心视觉设计。影片中的莫斯科大剧院、天安门、朝鲜总督府等重要历史场景呈现采用了实景搭建与CG特效相结合的办法,以期达到既还原历史真实感又满足实际拍摄条件的效果。
美术指导陆苇表示“史诗感其实是来自于这些空间自带的历史属性”,为了又真实又艺术的还原这些历史场景,他和团队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建筑风格、朝鲜的城市空间等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这个过程我们做了考古再反向考古的工作”,陆苇如是说。
AI遍地开花:助跑视效行业开卷新赛道
“AIGC改变动画电影传统制作范式”、“3D人体动画生成”、“超高清虚拟拍摄技术方案”、“深度沉浸式数字内容生产”……在全球影视行业拥抱AI的大环境下,国内一线视效公司也纷纷在新赛道上卷了起来。
例如凌云光·元客视界团队拍摄的文旅宣传片《王勃归来》中的AI应用,其中王勃是通过AI方式生成的数字人、没有经过手工制作,整个过程追求的是“真、实、快”。“真”指的是AI数字人的真实、这个基于易烊千玺、王凯、金城武等不同年龄段人的“偶像”生成的数字人拥有8K分辨率、高精度的毛孔、毛发;“实”指的是实景扫描、建模和重建,这个过程中大量运用了AI的技术,加速了重建和渲染,前期扫描也通过AI达到了轻量化;“快”则是整个拍摄过程效率的提高。
AI与电影的未来:降本增效小助手何时变身智能艺术家?
天工异彩联合创始人王璇在演讲中分享了电影《悬崖之上》中的AI生成特效制作细节。据他讲述,影片中一部分雪景画面是运用AIGC在大量雪花雪景素材基础上,通过算法解算生成的,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AI基本上能够提升我们1/3的效率。举个例子:如果再面对疫情,可能我们有120人的团队,假如说这里面有一些离职的人、不做的人,如果少了1/3的人,可能我们用90人的团队结合现在AIGC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个项目依然能够做下来,这就是AIGC积极的一面。”王璇说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IGC仍未被大规模地应用到专业层级的电影制作,在仅有的一些先锋尝试中,AI服务更多地服务于技术端口。而视听美学的构想、思想感情的共鸣、幻想世界的再现这些艺术端口的工作依旧需要以人为核心,行业业内利用AI赋能电影工业的尝试与努力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王璇所说:“电影一方面是艺术、一方面是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AI对于写意类型的镜头、对于导演特殊的艺术表达的部分,还需要借助人类本身的审美跟创意、在它的基础上再去调整。但是我不否认,可能会有一天、也许连最难的这种概念设计的AIGC都可能做出来。”
来源:文汇网2023年11月15日